清代乾隆胭脂红盘
2017-05-01阅读
每天成长一点点
清代康、雍、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,
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、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。
其中,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。
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,
它是一种以金着色、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,由于釉中含金,
因此也常被人称为“金红”。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
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,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(Cassias)发明,
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,直到1682年(康熙二十一年)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,当时称其为“洋彩”,胭脂红则被称为“洋红”。
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,
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、造价较昂贵,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。
雍正中后期,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,
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。
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、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,胭脂红在该时期。
此盘颜色纯正造型优美是一件难得的精品。
清代乾隆胭脂红盘 直径 22公分